欢迎访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10-64972929

 中文版  |  藏文  |  English 

搜索
搜索
藏医药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藏医药常识
07-15

壮 药

1983-1987年统计,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709种。 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 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
07-15

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藏药主要流传和使用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藏族聚居的地区。藏药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本民族特有; ②吸收中药; ③进口(印度、尼伯尔等)药材。 藏医药具有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医药的使用颇具民族特色。藏医学最早的著作为《月王药珍》,代表著作还有《四部医典》、《晶珠本草》、《无畏的武器》等。藏医药的形成、发展及研究由于受汉族中医药的较大影响,在用药方面出现了中藏药交叉现象,有些药物既是中药,又是藏药,但因各自医药理论的不同,对药物的用法和认识也相异。如藏药的间色打吾,藏医认为性温,为滋补药,而中医则认为性凉、有毒;又如诃子,中医并不常用。而在藏药中是最常用的一味药,有众药之王的称号。  藏药的药性研究把药物分为八性、六味、十七种效能。主要有治疗热性病药、赤巴病药、瘟疫病药、解毒药、肺病药、热性培根病药、隆病药、寒性培根病药、黄水病药、虫病药、腹泻药、尿病药、催吐药、下泻药等等。 藏药的药物研究记载的藏药约2400余种。其中植物药2170余种,动物药210余种,矿物药50余种。植物药中多以菊科植物入药,约200余种,占藏药总数的10%,其次是豆科、蔷薇科、毛茛科、百合科、唇形科、玄参科、龙胆科、伞形科等。常用的藏药品种主要有: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以上3种在藏药中常称"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雪莲花、大托叶云实等。 在藏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虽然用于临床的新药不多,且起步较晚,但在植化、药理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莨菪类藏药植物的开发利用方面,肖培根等以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Y.Wu et C.Chen)、铃铛子(A.luridus Link.et Otto)、山茛菪(A.tanguticus(Maxim.)Pascher)、矮茛菪(Przewalskia tangutica Maxim.)、赛茛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Y.Wu et C.Chen)、西藏泡囊草(Physochlaina praealta(Decne.)Miers)、茄参(Mandragora caulescens C.B.clarke)、青海茄参(M.chinghaiensis Kuang et A.M.Lu)、等植物的根及根茎、种子为原料,经分析山莨菪主要含茛菪碱(hyoscyamine)、东茛菪碱(scopolamine)、山茛菪(anisodamine)、樟柳碱(anisodine)、红古豆碱(cuscohygrine)、托品碱(tropine)。矮茛菪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山茛菪碱。其余各种均含全部或部分茛菪生物碱。经药理、临床研究樟柳碱可治脑脓肿、肺脓肿、白喉;红古豆碱可治癫狂症。山茛菪碱可用于神经阻滞,具有扩张微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用于治疗急性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中毒性休克、急性阑尾炎、急性肾炎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肺部疾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胰腺炎和视网膜脉络炎等均有良好疗效。目前,已利用山莨菪碱为原料生产出莨菪类生物碱的制剂20 余种。 王生新、吕义长等对黄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头花杜鹃(R.capitatum maxim.)、大坂山杜鹃(R.dabanshanense Fang et S.X..Wang)、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 Maxim.)等同属10种杜鹃的叶所含挥发油及其水溶物进行了分析,在挥发油中含有烯烃和含氧化合物,此二大类中共分离出近60种成分,其中d-柠檬烯、杜鹃烯、牛苗酮、苄基丙酮具有镇咳作用,γ-芹子烯、k-芹子烯、桧脑、dl-β-蒎烯、香叶烯、d-α-杜松烯、α-草烯具有祛痰作用。其挥发油与樟柳碱和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ge)所含总黄酮甙元组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物。 藏药制剂研究主面,对油脂疗法药、泻药、催吐药、滴鼻药等有较多研究和应用。复方樟柳碱片,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丁经业等对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蓄(Gentianopsis paludosa(Munro)Ma)、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Smith)、川西獐牙菜(S.mussotii Franch.)等植物中分离得有生理活性成分十余种,其中黄酮类化合物、齐墩果酸、芒果素、苦味质有保肝抗腹泻的作用,现已用花锚,獐牙菜为原料生产乙肝灵、肝炎注射液等多种制剂;用扁蓄为原料生产小儿腹泻冲剂。郭继明等从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Kudo(Phlomis rotata Benth.)分离出黄酮、皂甙等10余种成分,已用其全草为原料生产独一味片剂,治疗出血、止痛效果显著。肖培根、方起成等对紫堇属(Corydalis)乌头属(Aconitum)、小檗属(Berberis)的多种植物研究表明:紫堇类植物含有多种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对寻找防治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方面的药物有苗头;乌头类植物在清热解毒止痛方面很有希望。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藏药植物种类并不多,但已充分显示前景广阔。尚待深入研究的紫宛类有76种,乌头类有57种,具有清热利胆保肝作用的虎耳草(Saxifraga spp.)有37种,具有清热、消炎、止痛的兔耳草(Lagotis spp.)有19种,翠雀属(Delphinium)有35种,龙胆科獐牙菜属、花锚属、龙胆属、侧蕊属等属有40余种。此外尚有雪莲(Saussurea spp.)、红景天(Rhodiola spp.),绿绒蒿(Meconopsis spp.)、马先蒿(Pedicularis spp.),以及青藏高原主产或特有种属,且为藏医专用的珍贵药物。凡此都值得深入研究。
07-15

藏医药的特点

藏医药学有着3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由于过去缺乏宣传,藏医药一直不被外界所认识。上世纪90年代开始,藏医药才逐步被现代人所接受和重视。不过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藏药依然是非常陌生的。这里,我就向大家简要讲讲藏药的特点。 藏药也有“性味归经”   每一种药学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藏药也不例外。在揉合了其他药学精华的基础上,藏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药学理论。藏药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土、水、火、气、空)。即: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之汗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源,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   在临床中,藏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辨证选用的。药物六味,即甘、酸、苦、辛、咸、涩。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之效;辛味具有增生胃温、健胃消积、镇静安眠、驱杀肠胃寄生虫之效;咸味具有熄风、镇静、消肿化积、消烦渴、增体力、生血液下死胎之效;涩味具有通淋止泻、复苏开窍、荣润皮肤和驱虫的功效。   药物八性,即寒、热、轻 、重 、钝 、锐、 润、燥。藏医学把药物的性与疾病的性同归为寒、热两大类。药物与疾病的属性要对应相治,即寒与热,轻与重,锐与钝,润与燥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治病时应辨证论治。   十七效,系指药物对疾病具有十七种对治功效。寒与热,温与凉,干与稀,润与燥,轻与重,稳与动,钝与锐,柔与刚。藏药学理论认为药物性、味、效与五行有渊源关系,土性强的药物具有重、稳、柔、钝、润、干之效,水性强的药物具有稀、寒、重、钝、润、软、温、柔之效,火性强的药物,具有热、锐、燥、轻、润、动之效。总之,这十七种效能,能治疗临床呈现的各种病症。两种为一对,一是药性,二是病性,互为对治,即病性轻的应用效能重的药,反之病性重的,应用轻效的药物,依此类推。   独特的炮制工艺——“佐太”   藏药和中药、蒙药、苗药一样,其基础同样源自植物、动物和矿物。比之其它民族药来,藏医对矿物的认识、加工、炮制和应用方面积累的知识经验非常丰富,对矿物药的药效、药理、毒性、安全性及其炮制方法的研究也相当深入。这些炮制工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佐太”。藏医认为,经过炼制的“佐太”能促使各种金属和矿物有机结合、去毒存性、协同增效。因此,在藏医药中,凡是名贵、疗效显著的藏药处方中均含有佐太。   随着人们对藏药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有些药学界的专家认为佐太的炮制原料中含有水银、铅矿等有毒物质,因此对藏药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但藏医认为,佐太在藏药处方中的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炮制过程中已去毒性。如果否定了佐太,就否定了一大批有显著疗效的传统藏药。如果没有了传统,藏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传统与原生态是藏药的主要特色,不过,藏药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半个多世纪前,藏药产量很小,而且昂贵品种大多供奴隶主、贵族享用。现在,西藏成药生产已由过去的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状态,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随着藏药的应用越来越广,藏药中的植物药出现了“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现象,藏药材资源日益枯竭。如果不进行保护性开采,5~6年内部分植物将濒临灭绝,对西藏高原及其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发掘藏药的独特功效、造福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藏药进行保护性开发,让这种古老的医药能长久地服务于健康事业。
上一页
1
2
南通辉恒电器设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北里218号

电话:010-64972929
E-mail:zzydzt@163.com

Copyright © 202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245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