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10-64972929

 中文版  |  藏文  |  English 

搜索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藏医的原理

藏医的原理

  • 分类:藏医药常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15 15:4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莫不以此三者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和说理工具。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各部位的一种动力、聚在脑髓、心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各内脏机能活动的热能,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具有“火”和“热”的性质“培根”具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运化食物与调节水液等重要作用,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具有“水”和“土”的性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者虽然各有特点,自具职能。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大跃进,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共同负担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因而蛇是生理性的。  每当三要素及它们的内部细目分类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隆、赤巴、培根”硬或十五种内部细目分类,七种基础物质,三种排泄物出现偏盛偏衰,大过不及等反常状态,而失去相对平衡时,人就产生了疾病,则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因此,治疗一切疾病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食物、生活起居、药物和外治等到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使用权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三者各自五种的内部细目分类和它们的功能作用: “隆”分五种,即维命、上行、遍行、等火、下泄。  1、 维命:存在于百会,运行于咽喉及胸部。它的作用是吞咽饮食、司理呼吸、排出唾液、打喷嚏、作嗳气、能使用权感觉器官清明、记忆增强、维持精神正常。  2、 上行:主要存在于胸部,运行于鼻、舌、喉三处,它的作用是发声音、润色泽、充满活力;能使精神振奋,思考明确。  3、 遍行:主要存在于心脏、遍行于全身。它的作用是,操纵四肢举止、行走屈伸运动、口眼的启闭开合、以及管理语言和思维活动。  4、 等火:主要存在于胃脘,运行于各个内脏。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分解精华与糟粕、促使血液等的生化和“成熟”。  5、 下泄:存在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阴部及大腿内侧等处。它的作用是管理精液,月经和二便的排泄与控制以及产妇的分娩等。  “赤巴"”分五种:即能消、变色、能作、能视、明色。  1、 能消:存在于食物将消化与尚未消化之间。它的作用是辅助对饮食的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增生热泪盈眶力,协助其他四赤发挥效用。  2、 变色: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使精华等的色素转变成为血液、胆汁、肉骨和二便等物的各种颜色。  3、 能作: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支配意识,主心意真正、壮胆量、生谋略、长骄傲、滋欲望等。  4、 能视:存在于目,它的作用是主视觉,明辨外界的一切色相。 5、 明色:存在于皮肤。它的作用是使皮肤的色泽鲜明而润滑。  “培根”分五种,即能依、能化、能味、能足能合。  1、 能依:存在于胸中,为五培之首,协助其余四培保持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机体缺乏水分的状况下有担负提供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2、 能化:存在于胃上部之食物未消化处,它的作用是使入胃的食物经磨碎而腐熟。  3、 能味:存在于舌,它的作用是司味觉。  4、 能足:存在于头部,它的作用是主要眼晶等感受官的发达,使人产生满意和知足感。  5、 能合:存在于一切关节,它的作用是能使骨与骨之间相互结合,保持联系,并使用权之活动和屈伸。藏医学认为能化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降三者共同负担饮食的消化分解。   藏医学对三要素分二十种不同的特性: 隆:具有粗、轻、寒、微、硬、动六种性质。“粗”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皮肤粗糙等。  “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易变。 "寒"指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 “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  “硬”则坚硬成形、肚腹坚硬而欠柔软,不易发生泄泻。  “动”是情志易激动、到处流动,也与微、轻等密切相关。 赤巴: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七种性质。"腻"指面部油腻较多,皮肤油腻分泌较多。  “锐”指发病多急,性情也较暴躁,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  “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  “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  “臭”指身体常有汗臭味,小便多有味而浓臭。  “泻”指食不宜之品易发生腹泻。  “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    培根:具有腻、凉、重、钝、柔、稳、粘七种性质。  “腻”指粘腻而带有油性,如知苔腻滑、排泄物也多粘腻而有油质之感  “凉”为身常凉,因而喜温食热饮。  “重”指身体重浊、行动懒慢、不喜活动,患寒性病病情一般较重。  “钝”指病情一般较慢,不易转成他病。“柔”指舌苔较薄、皮肤润而嫩柔、疼痛一般也较轻微。  “稳”指病情不易产生突变。  “粘”指排泄物一般多有粘腻润滑之感。  藏医学把“隆、赤巴培根”既被用来解释人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于区分人的类型。根据身材、肤色、性格特点,被区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和各种混合型。  隆型的人,身材瘦小、驼背、肤色灰暗、话多、易失眠、财运差、喜好唱歌、喜笑、受吵、好斗性欲旺盛、酷爱武器、玩耍、性格兼有乌鸦和狐狸的特点。  赤巴型的人,身材中等、多汗、易怒、易饿、易渴、聪明、骄傲自大、皮毛微黄、病情多热性,性格兼有虎、猴、猫的特点。  培根型的人,体格魁梧、肤色白润、性情温和、不爱活动、嗜睡、长寿、多财、性格举止稳重胸有成竹,好比狮子、黄牛、象的特点。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八性,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所谓对治,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同理如表对治 隆 赤 巴 培根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柔 粗 凉 腻 燥 腻 重 轻 钝 锐 热 凉 温 寒 寒 热 轻 重 润 微-硬 软 轻 锐 钝 稳 动 稀 臭 糙 柔-粘     干 泻-湿 动 稳 这表里药性对治病性就是用药的理论和原则 藏医的原理——生理和解刨  生理和解刨 藏医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 三种排泄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等,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关于人体内的器官《四部医典》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对于脏腑,心、肝、脾、肺、肾认为为五脏;胃、大肠、小肠、胆、膀胱、精腑,认为是六腑。肌肉脉络图中,将血管称做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  在生理学方面,《四部医典》和它的系列《挂图》中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精液进入子宫同女子经血混合即可受孕,孕期三十八周。如书中指出:月经周期、胚胎发育、分娩、妇女十二岁月经来潮、五十岁绝经、每月行经一次。同时还指出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相当水生动物)龟期(相当于爬行动物猪期(相当于哺乳动物)等,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豕开始的几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关于胎儿之所以发育成熟,是母亲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供养胎儿的结果;关于妇女的月经周期,胎儿发育过程和分娩的记述,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是基本一致的。”  在人体器官的生理和解剖中,对五脏六腑的位置《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里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如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缺罐比喻膀胱。这与中医的“心为君王之宫,肺为相搏之宫”等说法颇为类似。 关于人体骨骼数目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三百六十块、肋骨二十四根、牙齿三十二颗、四肢大关节十二个等等。关于神经为血管方面,藏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各种脉络,其中有些是相互连接的,叫联结脉。联结脉分白脉络(即神经)和黑脉(即血管)两种,脑为白脉之海,自脑向背髓内伸出一支较粗的命脉,再发出若干分支,分布于五脏装腑及四肢,可感觉和运动。如白脉受伤,便丧失运动和知觉的功能。黑脉又分跳动的(即动脉)和不跳动的脉(即静脉)黑脉与心脏相连接。 总之脉络是气血的通道,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对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医学也是一大贡献。

藏医的原理

【概要描述】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莫不以此三者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和说理工具。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各部位的一种动力、聚在脑髓、心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各内脏机能活动的热能,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具有“火”和“热”的性质“培根”具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运化食物与调节水液等重要作用,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具有“水”和“土”的性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者虽然各有特点,自具职能。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大跃进,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共同负担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因而蛇是生理性的。 
每当三要素及它们的内部细目分类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隆、赤巴、培根”硬或十五种内部细目分类,七种基础物质,三种排泄物出现偏盛偏衰,大过不及等反常状态,而失去相对平衡时,人就产生了疾病,则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因此,治疗一切疾病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食物、生活起居、药物和外治等到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使用权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三者各自五种的内部细目分类和它们的功能作用: “隆”分五种,即维命、上行、遍行、等火、下泄。 
1、 维命:存在于百会,运行于咽喉及胸部。它的作用是吞咽饮食、司理呼吸、排出唾液、打喷嚏、作嗳气、能使用权感觉器官清明、记忆增强、维持精神正常。 
2、 上行:主要存在于胸部,运行于鼻、舌、喉三处,它的作用是发声音、润色泽、充满活力;能使精神振奋,思考明确。 
3、 遍行:主要存在于心脏、遍行于全身。它的作用是,操纵四肢举止、行走屈伸运动、口眼的启闭开合、以及管理语言和思维活动。 
4、 等火:主要存在于胃脘,运行于各个内脏。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分解精华与糟粕、促使血液等的生化和“成熟”。 
5、 下泄:存在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阴部及大腿内侧等处。它的作用是管理精液,月经和二便的排泄与控制以及产妇的分娩等。 
“赤巴"”分五种:即能消、变色、能作、能视、明色。 
1、 能消:存在于食物将消化与尚未消化之间。它的作用是辅助对饮食的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增生热泪盈眶力,协助其他四赤发挥效用。 
2、 变色: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使精华等的色素转变成为血液、胆汁、肉骨和二便等物的各种颜色。 
3、 能作: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支配意识,主心意真正、壮胆量、生谋略、长骄傲、滋欲望等。 
4、 能视:存在于目,它的作用是主视觉,明辨外界的一切色相。 5、 明色:存在于皮肤。它的作用是使皮肤的色泽鲜明而润滑。 
“培根”分五种,即能依、能化、能味、能足能合。 
1、 能依:存在于胸中,为五培之首,协助其余四培保持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机体缺乏水分的状况下有担负提供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2、 能化:存在于胃上部之食物未消化处,它的作用是使入胃的食物经磨碎而腐熟。 
3、 能味:存在于舌,它的作用是司味觉。 
4、 能足:存在于头部,它的作用是主要眼晶等感受官的发达,使人产生满意和知足感。 
5、 能合:存在于一切关节,它的作用是能使骨与骨之间相互结合,保持联系,并使用权之活动和屈伸。藏医学认为能化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降三者共同负担饮食的消化分解。 
 藏医学对三要素分二十种不同的特性: 隆:具有粗、轻、寒、微、硬、动六种性质。“粗”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皮肤粗糙等。 
“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易变。 "寒"指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
“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 
“硬”则坚硬成形、肚腹坚硬而欠柔软,不易发生泄泻。 
“动”是情志易激动、到处流动,也与微、轻等密切相关。
赤巴: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七种性质。"腻"指面部油腻较多,皮肤油腻分泌较多。 
“锐”指发病多急,性情也较暴躁,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 
“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 
“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 
“臭”指身体常有汗臭味,小便多有味而浓臭。 
“泻”指食不宜之品易发生腹泻。 
“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 
 
培根:具有腻、凉、重、钝、柔、稳、粘七种性质。 
“腻”指粘腻而带有油性,如知苔腻滑、排泄物也多粘腻而有油质之感 
“凉”为身常凉,因而喜温食热饮。 
“重”指身体重浊、行动懒慢、不喜活动,患寒性病病情一般较重。 
“钝”指病情一般较慢,不易转成他病。“柔”指舌苔较薄、皮肤润而嫩柔、疼痛一般也较轻微。 
“稳”指病情不易产生突变。 
“粘”指排泄物一般多有粘腻润滑之感。 
藏医学把“隆、赤巴培根”既被用来解释人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于区分人的类型。根据身材、肤色、性格特点,被区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和各种混合型。 
隆型的人,身材瘦小、驼背、肤色灰暗、话多、易失眠、财运差、喜好唱歌、喜笑、受吵、好斗性欲旺盛、酷爱武器、玩耍、性格兼有乌鸦和狐狸的特点。 
赤巴型的人,身材中等、多汗、易怒、易饿、易渴、聪明、骄傲自大、皮毛微黄、病情多热性,性格兼有虎、猴、猫的特点。 
培根型的人,体格魁梧、肤色白润、性情温和、不爱活动、嗜睡、长寿、多财、性格举止稳重胸有成竹,好比狮子、黄牛、象的特点。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八性,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所谓对治,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同理如表对治



赤 巴
培根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微-硬











柔-粘


 
 

泻-湿




这表里药性对治病性就是用药的理论和原则




藏医的原理——生理和解刨  生理和解刨
藏医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 三种排泄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等,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关于人体内的器官《四部医典》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对于脏腑,心、肝、脾、肺、肾认为为五脏;胃、大肠、小肠、胆、膀胱、精腑,认为是六腑。肌肉脉络图中,将血管称做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 
在生理学方面,《四部医典》和它的系列《挂图》中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精液进入子宫同女子经血混合即可受孕,孕期三十八周。如书中指出:月经周期、胚胎发育、分娩、妇女十二岁月经来潮、五十岁绝经、每月行经一次。同时还指出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相当水生动物)龟期(相当于爬行动物猪期(相当于哺乳动物)等,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豕开始的几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关于胎儿之所以发育成熟,是母亲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供养胎儿的结果;关于妇女的月经周期,胎儿发育过程和分娩的记述,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是基本一致的。” 
在人体器官的生理和解剖中,对五脏六腑的位置《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里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如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缺罐比喻膀胱。这与中医的“心为君王之宫,肺为相搏之宫”等说法颇为类似。 关于人体骨骼数目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三百六十块、肋骨二十四根、牙齿三十二颗、四肢大关节十二个等等。关于神经为血管方面,藏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各种脉络,其中有些是相互连接的,叫联结脉。联结脉分白脉络(即神经)和黑脉(即血管)两种,脑为白脉之海,自脑向背髓内伸出一支较粗的命脉,再发出若干分支,分布于五脏装腑及四肢,可感觉和运动。如白脉受伤,便丧失运动和知觉的功能。黑脉又分跳动的(即动脉)和不跳动的脉(即静脉)黑脉与心脏相连接。
总之脉络是气血的通道,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对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医学也是一大贡献。

  • 分类:藏医药常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15 15:47
  • 访问量:
详情

藏医有自己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些理论中,三要素学说是它的核心内容之一。 藏医学认为,“隆、赤巴、培根”(藏语的译言)这三种要素是构成人体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因素。因此,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莫不以此三者的生成变化为理论根据和说理工具。其中“隆”是主导人体全身各部位的一种动力、聚在脑髓、心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具有"气"的性质。“赤巴”是主导人体各内脏机能活动的热能,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具有“火”和“热”的性质“培根”具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运化食物与调节水液等重要作用,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具有“水”和“土”的性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三者虽然各有特点,自具职能。但是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大跃进,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共同负担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因而蛇是生理性的。 
每当三要素及它们的内部细目分类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隆、赤巴、培根”硬或十五种内部细目分类,七种基础物质,三种排泄物出现偏盛偏衰,大过不及等反常状态,而失去相对平衡时,人就产生了疾病,则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因此,治疗一切疾病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食物、生活起居、药物和外治等到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使用权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 
“隆、赤巴、培根”三者各自五种的内部细目分类和它们的功能作用: “隆”分五种,即维命、上行、遍行、等火、下泄。 
1、 维命:存在于百会,运行于咽喉及胸部。它的作用是吞咽饮食、司理呼吸、排出唾液、打喷嚏、作嗳气、能使用权感觉器官清明、记忆增强、维持精神正常。 
2、 上行:主要存在于胸部,运行于鼻、舌、喉三处,它的作用是发声音、润色泽、充满活力;能使精神振奋,思考明确。 
3、 遍行:主要存在于心脏、遍行于全身。它的作用是,操纵四肢举止、行走屈伸运动、口眼的启闭开合、以及管理语言和思维活动。 
4、 等火:主要存在于胃脘,运行于各个内脏。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分解精华与糟粕、促使血液等的生化和“成熟”。 
5、 下泄:存在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阴部及大腿内侧等处。它的作用是管理精液,月经和二便的排泄与控制以及产妇的分娩等。 
“赤巴"”分五种:即能消、变色、能作、能视、明色。 
1、 能消:存在于食物将消化与尚未消化之间。它的作用是辅助对饮食的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增生热泪盈眶力,协助其他四赤发挥效用。 
2、 变色: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使精华等的色素转变成为血液、胆汁、肉骨和二便等物的各种颜色。 
3、 能作:存在于心脏,它的作用是支配意识,主心意真正、壮胆量、生谋略、长骄傲、滋欲望等。 
4、 能视:存在于目,它的作用是主视觉,明辨外界的一切色相。 5、 明色:存在于皮肤。它的作用是使皮肤的色泽鲜明而润滑。 
“培根”分五种,即能依、能化、能味、能足能合。 
1、 能依:存在于胸中,为五培之首,协助其余四培保持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机体缺乏水分的状况下有担负提供和调节水液的功能。 
2、 能化:存在于胃上部之食物未消化处,它的作用是使入胃的食物经磨碎而腐熟。 
3、 能味:存在于舌,它的作用是司味觉。 
4、 能足:存在于头部,它的作用是主要眼晶等感受官的发达,使人产生满意和知足感。 
5、 能合:存在于一切关节,它的作用是能使骨与骨之间相互结合,保持联系,并使用权之活动和屈伸。藏医学认为能化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降三者共同负担饮食的消化分解。 
 藏医学对三要素分二十种不同的特性: 隆:具有粗、轻、寒、微、硬、动六种性质。“粗”的特点是性情急躁、舌苔、皮肤粗糙等。 
“轻”指身轻动作敏捷,性情易变。 "寒"指指喜欢就火向阳、避寒就温、食物喜热、喜饮温水热水?
“微”指随处可到,无孔不入之意。 
“硬”则坚硬成形、肚腹坚硬而欠柔软,不易发生泄泻。 
“动”是情志易激动、到处流动,也与微、轻等密切相关。
赤巴:具有腻、锐、热、轻、臭、泻湿七种性质。"腻"指面部油腻较多,皮肤油腻分泌较多。 
“锐”指发病多急,性情也较暴躁,患肿块时一般较易化脓。 
“热”指发病多为热性,喜凉食冷饮。 
“轻”是指得病较易治、轻松。 
“臭”指身体常有汗臭味,小便多有味而浓臭。 
“泻”指食不宜之品易发生腹泻。 
“湿”指常有水湿痰液、易泻泄、易出现肿湿的病症。 
 
培根:具有腻、凉、重、钝、柔、稳、粘七种性质。 
“腻”指粘腻而带有油性,如知苔腻滑、排泄物也多粘腻而有油质之感 
“凉”为身常凉,因而喜温食热饮。 
“重”指身体重浊、行动懒慢、不喜活动,患寒性病病情一般较重。 
“钝”指病情一般较慢,不易转成他病。“柔”指舌苔较薄、皮肤润而嫩柔、疼痛一般也较轻微。 
“稳”指病情不易产生突变。 
“粘”指排泄物一般多有粘腻润滑之感。 
藏医学把“隆、赤巴培根”既被用来解释人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于区分人的类型。根据身材、肤色、性格特点,被区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和各种混合型。 
隆型的人,身材瘦小、驼背、肤色灰暗、话多、易失眠、财运差、喜好唱歌、喜笑、受吵、好斗性欲旺盛、酷爱武器、玩耍、性格兼有乌鸦和狐狸的特点。 
赤巴型的人,身材中等、多汗、易怒、易饿、易渴、聪明、骄傲自大、皮毛微黄、病情多热性,性格兼有虎、猴、猫的特点。 
培根型的人,体格魁梧、肤色白润、性情温和、不爱活动、嗜睡、长寿、多财、性格举止稳重胸有成竹,好比狮子、黄牛、象的特点。
 
藏医学理论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行。五行(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 藏医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
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六种味对于治疗疾病贩作用也就各不相同。总的来说,甘、酸、咸、辛能治隆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辛酸、咸味能治培根病。 还详细指出了每一味各自的作用和过量的过失。例如:甘味具有增强体力、补气固本,荣润肤色,延年益寿,开窍舒胸,生肌愈疮,治隆赤病的功效。用量过度,滋生培根病及脂肪,降低阳气等过失。甘味能治隆赤病,但是除了甘味陈青稞及干燥地区之畜肉外,多数甘味易于滋生培根病,惟有野牛肉、鱼、羊肉、蜂蜜却对治病培根病有益等。
药味经过消化后之变化:药物入胃,通过胃的消化分解,能使用权原有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两种药物,经过初步培根消化后,则化为甘味。酸味在中期赤巴消化后,仍然化为酸味。苦、辛、涩三味在后期等火风消化后,转化为苦味。经过消化后的药味作用是,甘味能治隆与赤巴病;酸味能治培根与隆病;苦味能治培根与赫巴病。 
八性,即重、润、寒、钝 、轻、糙、热、锐。药性“生、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即药物具有柔、生、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每种药物都具有固定的性味、效。必须根据十七效的对治配伍主方。
所谓对治,就是两两相对,其性相反,一为药性,一为病性。如寒与热,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

同理如表对治
赤 巴 培根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药性 病性
微-硬
柔-粘
    泻-湿
这表里药性对治病性就是用药的理论和原则

藏医的原理——生理和解刨  生理和解刨
藏医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排泄物。
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 三种排泄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等,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关于人体内的器官《四部医典》中记载得比较详细。对于脏腑,心、肝、脾、肺、肾认为为五脏;胃、大肠、小肠、胆、膀胱、精腑,认为是六腑。肌肉脉络图中,将血管称做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 
在生理学方面,《四部医典》和它的系列《挂图》中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精液进入子宫同女子经血混合即可受孕,孕期三十八周。如书中指出:月经周期、胚胎发育、分娩、妇女十二岁月经来潮、五十岁绝经、每月行经一次。同时还指出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相当水生动物)龟期(相当于爬行动物猪期(相当于哺乳动物)等,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动物祖先从虫豕开始的几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关于胎儿之所以发育成熟,是母亲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供养胎儿的结果;关于妇女的月经周期,胎儿发育过程和分娩的记述,与现代医学生理学是基本一致的。” 
在人体器官的生理和解剖中,对五脏六腑的位置《四部医典系列挂图》里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如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缺罐比喻膀胱。这与中医的“心为君王之宫,肺为相搏之宫”等说法颇为类似。 关于人体骨骼数目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三百六十块、肋骨二十四根、牙齿三十二颗、四肢大关节十二个等等。关于神经为血管方面,藏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各种脉络,其中有些是相互连接的,叫联结脉。联结脉分白脉络(即神经)和黑脉(即血管)两种,脑为白脉之海,自脑向背髓内伸出一支较粗的命脉,再发出若干分支,分布于五脏装腑及四肢,可感觉和运动。如白脉受伤,便丧失运动和知觉的功能。黑脉又分跳动的(即动脉)和不跳动的脉(即静脉)黑脉与心脏相连接。
总之脉络是气血的通道,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对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对我国医学也是一大贡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南通辉恒电器设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北里218号

电话:010-64972929
E-mail:zzydzt@163.com

Copyright © 202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245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这是描述信息